2011年9月21日 星期三

[轉載]上大人趣談

上大人趣談

昔日坊間印製的版本,數十年不變。

現代兒童入學,大多由幼稚園初班開始,再升高班,然後再轉入小學,中學及大學等。這是近年的升學制度。不過,筆者童年入學時是經過一個舊式的入學制,名為「開學」。儀式由一位有名望的老師訓誨一番,再唸幾句三字經,然後「開筆」。所謂開筆,意思是人生第一次執筆寫字。由老師「把手」填寫「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等十二個字。到此「開學」儀式便告結束。孩童隨即向老師叩頭,以示得聆教誨。家母亦親自奉上「利是」一封及一些包括海味、衣料和水果等禮物。開學日期先由家長擇定吉日,再預先徵詢老師意見,才決定開學日期。這便是筆者第一次執筆寫字。當時年紀雖然尚幼,但對這十二個字的印象很深。多年來,亦很想知其出處。長大後,翻閱《辭海》,始得要領。後復得前輩出示有關資料,於是茅塞頓開。現謹將故事轉錄於後,以供同好。

《辭海》——世俗蒙師使童子描寫上大人孔乙己數語,皆不知所據,按敦煌經卷《唐人疏記》中釋半教育義,有云:「如世小兒上學,初學上大夫等,是半字教;聚識多字,名滿字教。」則唐時已有之,惟上大人作上大夫耳。又清張爾岐《蒿庵閒話》謂《禪宗正脈臨濟宗》載提刑郭祥正謁白雲禪師,白雲上堂舉「上大人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爾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禮也」數語,則宋時上大夫已作上大人,惟孔乙己作丘乙己,則孔字乃後人所改。又按祝允明《猥談》云:「一友謂余,此孔子上其父書也。上大人(句,上書大人),丘(句,聖人名)。乙己化三千七十士爾(句,乙一通,言一身所化士如許),小生八九子佳(句,八九七十二也,言弟子二千中七十二人更佳),作仁(句,作猶為也),可知禮也。(仁禮相為用,言七十二子善為仁,其於禮可知),大概取筆畫稀少,使童子易知易學也」。按,取筆畫稀少之說是也,惟謂孔子上其父書,則未知所本。

另一說法,〈全文的字數較多〉,古代為學童學書之便,先將基本筆畫和一些簡單文字印成紅色底本,學童習字之初,直接在上面摹寫,謂之「描朱」或「描紅」。後代一直沿襲此法,作為學書的初階。

梁章鉅《歸田瑣記》所載:「余流寓浦城,次兒、三兒、五兒及長女,三女悉比戶而居,內外孫十餘人,皆不過十歲上下,墊師延至四五人,有初執筆者,每寫上大人等字,輒詢墊師以出在何書,如何講解,多不能對。余告之日,葉盛之《水東日記》載謂金華宋潛溪學士濂晚年喜寫此,必知所自。《說郛》中亦載之,大抵取筆畫者稀少,易於認識矣。無取義理,祝氏允明《猥談》之說,未免附會無稽矣。」梁氏乃一代鴻儒,相信無錯誤也。據說唐末先有此語〈即上大人……等〉而北宋為小兒誦之成童謠云。

(註)

叔梁紇,孔子之父,為鄹邑大夫。身長十尺,武力絕倫。娶顏氏三女名徵在。禱於尼丘而生孔子。孔子生三歲,叔梁紇卒。
宋濂,字景濂,號潛溪。浦江人——(1310–1381 A.D.)。生於元武宗至大三年,卒於明洪武十四年。
祝允明,字希哲,號枝山,長洲人——(1460–1526 A.D.)。生於明英宗天順四年,卒於世宗嘉靖五年。為明代一大書法家。
乙一通。梁章鉅,字茝鄰,一字閎中。嘉慶進士,官至江蘇巡撫。福建長樂人——(1775–1849 A.D.)。生於乾隆四十年,卒於道光二十九年。與包世臣為同時代。
《註》:茝,可能是之誤,差海切,音綵,賄韻;支矣切,音止,紙韻,植物名,即芷也。即今白芷。
《說郛》,書名,明陶宗儀編。
凡一百卷,皆節錄明以前之小說史志。每書略存其大概。亦有原書久亡。而從類書中抄合其文以備一種者。古籍之不傳於今者,斷簡殘編,往往而在,佚文瑣事,待有徵焉。
綜合上述所得的資料,足以證明「上大人」并非孔子寫給父親的信,無須置疑了。

原刊載於:《墨池》一九九九年三月(第二期)

0 留言:

張貼留言

Like us on Facebook

Popu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