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2日 星期四

千字文內可替代的字

天地玄(𤣥)()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𣅳) 辰宿列張 
寒來()暑往() 秋收()冬藏() 閏()()成歲(𡻕) 律呂(𠮥)調陽 
雲騰致雨 露結為
()霜 金生麗水 玉出崑(昆崐)() 
()()巨闕(𨷂) 珠稱()夜光 果()()李柰() 菜重芥薑() 
海鹹
(咸醎)河淡() 鱗潛(潜濳[-+(*)])羽翔
龍師()火帝 鳥官人皇 始制()()字 乃服衣裳 
推位讓國
() 有虞陶唐 弔()民伐罪 周發()()湯 
(𡋑)朝問道 垂(𡸁)拱平章 愛育黎()首 臣伏戎羌(𦍑) 

2011年9月21日 星期三

「千字文」繁體中文校正(初版)

「千字文」繁體中文校正(初版)
【前言】「千字文」四字一句,共250句,1000字。以前是小孩「蒙學」必修的課文。如今學校一般都不教這些了,不過在香港能買到「千字文」的註釋本,簡化字的版本更為常見。「千字文」經過一千五百多年的流傳,在抄寫刻印的過程中,早就發生版本的差異。加上近二三十年資訊流動蓬勃,網上資料可輕易複製、發佈,由於電腦字元局限,繁簡轉換的瑕疵,使得「千字文」中不少字的差異更為顯著。故此「李祥工作室」按照計劃對「千字文」進行了繁體中文校正工作,是次公佈的是「初版」,歡迎大家提出意見,謝謝!

千字文全文-士勇校定版


梁  敕員外散騎侍郎 周興嗣 撰

天地玄黃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張
寒來暑往 秋收冬藏 閏餘成歲 律呂調陽
雲騰致雨 露結為霜 金生麗水 玉出崑崗
劍號巨闕 珠稱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薑
海鹹河淡 鱗潛羽翔 龍師火帝 鳥官人皇 
始製文字 乃服衣裳 推位讓國 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 周發殷湯 坐朝問道 垂拱平章
愛育黎首 臣伏戎羌 遐邇壹體 率賓歸王
鳴鳳在樹 白駒食場 化被草木 賴及萬方

千字文註解


千字文註解 (秀水周味辛於台北新店)
前言
千字文,幼時私塾裡童蒙必讀,只是照本宣科,從來就沒有講解,幼童不懂內容,對之發生興趣的人少之又少,其實,這裡面從頭到尾,幾乎充滿了典故(現在稱為成語),內容豐富,很堪玩味。
千字文有兩種版本,真正王羲之的千字文,現在早已失傳,據鬱岡齋帖云:「魏太守鍾繇撰千                                                                                                                                                                                                                                                                                                                                                                                                                                                                                                                                                                                                                                                                                                                                                                                                                                                                                                                                                                                                                                                                                                                                                                                                                                                                                                                                                                   字文,右軍將軍王羲之奉敕書」,起首四句:「二儀日月,雲露嚴霜,夫貞婦潔,君聖臣良」。與現在的千字文,完全不同,現在的千字文,是梁武帝在鍾(鍾繇)王(王羲之)書(書法)中,拓一千個字,令周興嗣撰寫之。王羲之是東晉(公元317-420)人,與梁朝(公元502-557)時代,相隔宋(公元420-479)齊(公元479-502)二代,少說也有一百多年,王羲之如何能寫周興嗣的千字文,況且梁武帝所拓一千個字,是從鍾王二人的字中挑出,不是王羲之一個人的,也不能說是王羲之寫的,因此可知千字文原有二本,現在所用的是周本,標榜王羲之寫的是騙人的。
千字文實在是四言詩,有押韻,也有對仗,內容二百五十句,一百二十五聯,足有一千字,字字不同,其實內有四處值得探討,(一)女慕貞絜之絜,與紈扇員潔之潔,似異而同,絜的古義是一束,引申為潔,這裡的用法,是二字同義。(二)策功茂實之實,與多士寔寧的寔,現在看是同音同義,在古時則形音義都不相同,寔音是,意義是「正是」,實是殷實、實在、引申為草木的果實,這裡的用法,二字有所不同。(三)雲騰致雨的雲,與禪主云亭的云,現在云雲二字通用,這裡的云,是泰山旁小山的名字,叫做云云,不能稱為雲雲。裡面還有些字是借用,可能是限於梁武帝所選的字。據說結句的文字,二種版本是相同的。
書中所列,因年代久遠,有些與現代的觀念有所不同,我們應當用研究探討的精神來看待,不必吹毛求疵,因噎廢食。千字文所用之韻,當屬漢韻,與現在之韻目有些差異,現將漢韻的韻目,註於每聯之下的括弧中,以供參考。全書125聯,其中屬於上平聲二支6,上平聲三齊1,上平聲七仄3,下平聲十二蕭7,下平聲七陽41,下平聲十八庚31,去聲一送1,去聲十二嘯10,去聲十六者1,去聲十八敬13,入聲二質1,入聲七陌10,共計十二個韻目,轉韻21次。






千字文註解
天地元黃,宇宙洪荒。(上平聲十七陽)
這二句是指上古洪荒時代的景象,元是玄,也就是黑色,上下四方謂之宇,也就是空間,往古來今謂之宙,也就是時間。
幼學叢林:「混沌初開,乾坤始旋,氣之輕清而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而下凝者為地」,是古人想像中開天闢地的情象,也就是這兩句所說的天地一片昏黃,宇宙充斥著洪荒的景象。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上平聲十七陽)
盈,充滿。昃,虧蝕。日有日蝕現象,月每月都有圓缺,而且也有月蝕。辰宿,天上的星辰,或稱星宿。星是單星,宿是以一個星為主的星群,也稱星座。全句是說天上佈滿了星宿。此處的宿字,音秀,不作住宿的宿字念。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上平聲十七陽)
寒是冬天,暑是夏天,來往,就是週而復始。秋收是指稻作收成,中國多數地區,稻作一年只有一熟,都在秋季收成。冬藏,指作物收成以後,需要收藏,藏也指蟲獸的冬眠。
中國的四時,春耕、夏耨、秋收、冬藏。秋收也作秋蒐,是收成以後,田裡的小動物,無處躲藏,來做一次田獵,必有豐富的收穫。

閏餘成歲,律呂調陽。(上平聲十七陽)
農曆,又稱陰曆(太陰即月亮),凡有閏月之歲,稱為閏年。中國古代的曆法,原為陰陽合律,古人推算十九個農曆年,加上七個閏月,等於十九個陽曆年,於是訂定十九年七閏的曆法,到南北朝的時候,發現這種算法,不是完全準確,才加以廢止,改變計算方法。說文註:「餘分之月,五歲再閏」,當在改變算法之前。
周禮:「閏月,王居門中終月」,所以閏字从門从王。
古時調整樂器聲音的標準器具,名為律呂,是黃帝時伶倫所創,陽有六律,包括:「黃鐘、太蔟、姑洗、蕤賓、無射、夷則」六個校正器。陰有六呂:「大呂、夾鐘、中呂、林鐘、南呂、應鐘」也是六個調整器。合起來,也稱十二律。這種調整器,用竹筒製造,風動則發聲,按其聲音,來調整樂器的聲音。



雲騰致雨,露結為霜。(上平聲十七陽)
騰,上升。結,凝結。
空中起雲,將要下雨。露水遇冷,凝結成霜。

金生麗水,玉出崑岡。(上平聲十七陽)
麗水有三,(一)浙江麗水,但此地不出金。(二)荊南麗水,荊州是禹分天下為九州,荊州是其一,包括湖北、湖南、四川、貴州、廣東、廣西、各省之一部份,四川南部有金沙江,是長江之上游,曾以盛產金沙聞名。(三)吐番隴州,在今甘肅,犁牛河即古麗水,曾產金。荊南的金沙江,產金比較有名,金生麗水,當是指此。按今之麗江,在雲南,也是長江上游,也是金沙江流域,所謂麗水,或是指此。
崑岡即崑崙山,山脈遍佈全中國,並及越南,起於帕米爾東之蔥嶺,沿西藏、新疆,東入內陸,分西、中、東三部。西崑崙始於帕米爾,又分二支,一經後藏,為喀喇崑崙山脈,另一由後藏與新疆之間,東經青海與前藏之間,稱為唐古喇大山脈。其東為中崑崙,亦稱北巴顏喀喇山脈,橫貫青海。長江、黃河的源頭,都在此山。中崑崙走向東北者,為祁連、賀蘭、陰山,又東為內興安嶺,分佈於東北及朝鮮,最著名的是長白山脈,我國古史所稱之崑崙山,是指中崑崙之南部,在甘肅與新疆之間者。東崑崙也分二支,一稱北嶺,從巴顏喀喇分出,到四川的岷山,由此再分二支,一支為漢南諸山,到荊山為止,一支是終南、桐柏、大別,到天柱為止。東崑崙的另一支,稱南嶺,從橫斷山脈東入雲南,再東稱為雲嶺,又東為苗嶺、五嶺、五夷山、仙霞嶺,終於東海之濱,再跨海而舟山群島、台灣及日本四島都是它的餘脈。崑崙山在西藏、新疆一帶,多產玉出名。

劍號巨闕,珠稱夜光。(上平聲十七陽)
巨闕,巨大的缺口,寶劍的名字。越王有寶劍五口,客人有專為寶劍看相的,名叫薛燭,於是越王叫掌管寶劍的人,取巨闕劍來,薛燭看了之後,就說:「寶劍穿透金屬時,不會產生缺口,現在巨闕已經有缺口,不能算寶劍」,越王聽了便道:「是了,巨闕劍剛造成時,我曾試過,穿銅絕鐵,結果產生了米粒大的缺口,所以名為巨闕」。後世稱寶劍仍稱為巨闕。
夜明珠,拾遺記說:「禹鑿開龍山時,曾到一深巖,幽暗不能行,有一獸,狀似豬,銜一夜明之珠來給禹」。但唐宋之間有詩:「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李商隱亦有詩:「九枝燈擎夜珠圓」,似乎夜明珠只是燈的別稱。



果珍李 柰,菜重芥薑。(上平聲十七陽)
珍,珍貴。李,李子。柰 ,蘋果的一種,亦稱蘋婆,俗稱花紅。重,重視、重要。芥,芥菜,子甚細小,研成粉末稱芥末,味辛辣,因為芥子細小,用來形容小事,如纖芥、草芥。薑,老薑,與芥末同為調味料。

海鹹河淡,鱗潛羽翔。(上平聲十七陽)
海,海水。河,河水。鱗,指魚類。潛,潛游於水中。羽,指鳥類。翔,飛翔在天空。

龍師火帝,鳥官人皇。(上平聲十七陽)
龍師,古時官名,左傳:「太皞氏以龍紀,故為龍師」,太皞即伏犧氏,繼燧人氏為王。火帝,神農氏,始作耒耜,興農業,故名神農氏,以火德,又稱炎帝或火帝,俗傳神農氏嚐百草,療民疾(按燧人、伏犧、神農,古稱三皇,在黃帝軒轅氏以前,中國古史,是從黃帝開始,在公元前2704年,三皇時代,當在公元前2704年以前)。
鳥官,古時官名,漢書注:「少昊之立,鳳鳥適至,因以名官,鳳鳥氏為曆正,玄鳥司分,伯趙司至,青鳥司開,丹鳥司閉」,曆正主管曆算,司分主管春分秋分,司至主管夏至冬至,司開也稱司啟,主管立春立夏,司閉主管立秋立冬。人皇,春秋傳:「天皇、地皇、人皇、兄弟九人,分九州,長天下」。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上平聲十七陽)
制,制定。相傳黃帝的史官倉頡,見鳥獸的足跡,有所感悟,於是發明書契(即文字,古人所稱之文,是指單字,不是現代的文章)。
服就是穿著,古人上身穿的叫衣,下身穿的叫裳,現代統稱為衣裳。據稱黃帝的妃嫘祖,是最先發明衣服的人。

推位讓國,有虞陶唐。(上平聲十七陽)
堯與舜,都是古代的賢明君主,所以有堯天舜日的美譽。
堯,帝嚳之子,初封在陶,又封在唐,所以立國之後稱為陶唐氏,有子名丹朱,不肖,所以把帝位傳給舜。陶在山東定陶縣的西北,唐在河北唐縣。堯即帝位時為公元前2355年,在位100年。
舜姓姚,名重華,性至孝,堯帝用他來主管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條,讓他攝行帝位三十年,而後傳位給他,稱帝之後,都於蒲阪,今山西永濟縣,南巡時,死在蒼梧之野,即現在廣西蒼梧縣的野外,舜的祖先住在虞,在今山西平陸,所以稱帝後,號有虞氏。舜即帝位時在公元前2255年,在位48年,死時已110歲。
舜讓天下給伯益(舜的臣下,治水有功),伯益不接受,並且逃避之,乃禪位於禹。堯舜之前都不是傳位給子孫,所以稱為公天下,禹把帝位傳給兒子啟,所以是私天下的開始,自公元前2207年禹即位時起,至公元1911年清亡止,約計4118年間的各朝代,都是私天下,至公元1912年民國成立,始恢復公天下。

弔民伐罪,周發殷湯。(上平聲十七陽)
討伐殘暴的君主,以弔慰黎民。
夏王朝自禹在公元前2207年建立,都安邑,今山西解縣,共歷17帝,439年,桀是夏的末代皇帝,名癸,有勇力,能活生生的撕裂兕(雌的獨角犀牛)虎,寵愛姬人名妹喜,仗恃他的 勇力,暴虐無道,於是湯率師伐之,終於逃到鳴條而死(鳴條,古地名,在今山西安邑縣境)。桀不是他的本名,桀同磔,殘害人而多所殺戮,叫桀,因他殘暴,所以稱他為桀。商王朝在公元前1768年建立,湯是伐桀立國的人名,建都在亳,今河南商丘,國號商,傳到盤庚時,遷都到殷墟,今河南偃師,改國號為殷,所以現在兼稱為殷商,傳到武乙,再遷都朝歌,今河南淇縣,自湯至紂共歷28帝,661年,紂王是商的末代皇帝,其實紂也不是他的真名,他名辛,因為他寵妲己,設炮烙之刑,殺害忠良,剖孕婦之腹,暴虐無道,所以天下稱之謂紂(紂的意義是殘忍,無義),於是周武王率兵伐而滅之。
周武王姓姬,名發,所以叫周發,是周文王的兒子。
殷商亡後,殷商的王族都改姓殷,因此,湯也變成殷湯。

坐朝問道,垂拱平章。(上平聲十七陽)
坐朝,是坐在朝廷上,其實古時所謂朝廷,是朝於廷,朝是早晨,廷是廷院,朝集群臣於廷議事,遇雨則停,廷院只有站位,沒有坐位,只要看位字是由人立兩字構成,所以朝而可坐應當在較後之世。問道,是研討治國的道理,方法。垂是衣袖下垂,拱是拱手,意即沒有事情須要做。平章,詩經:「平章百姓」,平是評議,章是彰顯,百姓是官員,即評定百官的功過,來表揚或貶抑。古時庶民無姓,做官的人才由皇帝賜姓,春秋傳曰:「天子因生以賜姓」,也只賜有國之人(受封賜地的人),不及庶民,一直到東周的春秋時代,始漸用百姓稱呼黎民。






愛育黎首,臣伏戎羌。(上平聲十七陽)
黎首,黎民百姓。用愛保護民眾。戎,西方各族的總名。羌,西戎的種族之一。(羌字本來只从羊儿,古人認為羌人是羊的兒子,所以叫羌,後人加ㄙ成羌,實無意義)。為了愛護民眾,收伏西戎各族,使他們服從漢族的政令。

遐邇壹体,率賓歸王。(上平聲十七陽)
遐是遠,邇是近,不論遠近,都成為一統天下。率賓,地名,在吉林綏芬河至海參威一帶,唐時為渤海之率賓府,金為率賓路。歸王,歸順王朝。

鳴鳳在樹,白駒食場。(上平聲十七陽)
鳳,古時的瑞鳥,只在故事、神話裡出現,究竟什麼長相,無人見過。所謂鳳凰,鳳是雄鳥,凰是雌鳥。駒,少壯的馬,說文:「馬二歲曰駒,三歲曰駣」。場,牧場。

化被草木,賴及萬方。(上平聲十七陽)
化,教化,教育而潛移默化。春風化雨,不但人民感化,連草木也同被德澤。賴,依賴。萬方,各方面都依賴他。從坐朝問道起,到賴及萬方止,是講一個賢明君主的太平盛世景象。

蓋此身髮,四大五常。(上平聲十七陽)
蓋,在此處是虛詞。身髮,身体髮膚,古人對此十分重視,故有:「身体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之語。四大,有二種說法,(一)老子所說的:「道、天、地、王」,(二)是佛家所說的:「地、水、風、火」,這裡的四大,當是指道家語,意思是說四大不可違逆。五常有三種說法,(一)孟子所說:「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二)史記註,鄭玄曰:「生氣,陰陽也,五常,五行也」,五行是金木水火土。(三)白虎通:「五常者何?仁義禮智信也」。這裡的五常,當是指孟子的說法,人之五倫,不可違背。

恭惟鞠養,豈敢毀傷。(上平聲十七陽)
是指上句的身髮與四大五常,只能保持,不可毀敗違逆。


女慕貞絜,男效才良。(上平聲十七陽)
絜,古義是一束,引申為潔。效,效法。
女子要保持貞操,潔身自愛。男子要效法有良好品德的才智之士。

知過必改,得能莫忘。(上平聲十七陽)
過,過失,錯誤。知道自己有了過錯,就要切實的改進,不要再犯。能,知識,才能。切莫忘掉你所獲得的才識。

罔談彼短,靡恃己長。(上平聲十七陽)
罔,同妄,沒有根據的事。談,談論。彼短,別人的短處,缺點。不要妄自談論別人的短處,缺點。靡,切勿。恃,依賴,依仗。己長,自己的擅長,優點。切莫依仗自己的擅長,優點。

信使可覆,器欲難量。(上平聲十七陽)
信使,古人稱符契曰信,是使者的身份證明,有身份證明的使者,稱信使。覆,詳察,覆按,覆核。有身份證明的使者,還可以覆核他的證明文件,確認他的真偽。器,名位爵號。欲,慾望。一個人的物慾,無法加以衡量。

墨悲絲染,詩讚羔羊。(上平聲十七陽)
墨,墨子,名墨翟,春秋宋國人,以兼愛為宗旨,著有墨子一書。墨子憐憫一個人像蠶絲染色一樣的被環境所污染,所以一個人要力爭上游。詩,詩經。羔羊,詩經召南的一篇名,「羔羊之皮,素絲五紽」,贊美羔羊的毛色純正、清潔,比喻卿大夫有純潔的行為,進退有度。也就是一個人要有純潔的行為,該進則進,該退就退。

景行維賢,克念作聖。(去聲十八敬)
景行,良好的行為。賢,賢良。一個人的行為,要一貫的維持賢良。克念,念念不忘。聖,無事不通,人格高尚。一個人要念念不忘的效法聖賢的作為。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去聲十八敬)
德,道德。建,建立。名,名聲。一個人要有道德,才能建立他的名聲。形端,外貌端正。表正,表情嚴肅,正氣懍然。
空谷傳聲,虛堂習聽。(去聲十八敬)
空谷,空曠的山谷。傳,傳送。聲,回聲。虛堂,空的廳堂。習聽,慣常的聽到。這是說君子要慎言,因為言語會傳播出去,即使在自己家裡,也是一樣。

禍因惡積,福緣善慶。(去聲十八敬)
禍,禍患,禍害。因,原因。惡,不好的事。積,累積。福,平安順利。緣,由於。善,好事。慶,慶賀,慶幸。常作惡事,一定得到禍患,常作好事,一切都能平安順利。這就是因果報應歷歷不爽。

尺璧非寶,寸陰是競。(去聲十八敬)
中國人好玉,璧,圓形片狀的玉,中心有孔,璧面有雕刻,小的做佩飾,大的作陳列鑑賞,和氏璧甚至認為是國寶。寸陰,陰是太陽光的陰影,陰影只移動一寸距離,稱作寸陰,形容很短的時間。競,追求。直徑一尺的大玉璧,我們不應該去寶愛它,像寸陰一樣的很短時間,才值得去追求愛惜。就是要我們拋開物慾,去追求與利用時間,即使是寸陰,也不要放棄。從蓋此身髮起,至寸陰是競止,討論個人的修養。

資父事君,曰嚴與敬。(去聲十八敬)
資,這裡作為侍奉。事,從事,服務。嚴,嚴密,嚴謹,這裡應作周到。敬,恭敬,專心致志,這裡應作服從。侍奉父親要周到,供職於君主要服從。從前專制時代,君主是國家的主宰,現在民主時代,服職的對象是國家,君可以作為國家解。

孝當竭力,忠則盡命。(去聲十八敬)
語出詩經,為人子者,克盡孝道,當盡心盡力。為人臣者,要克盡忠藎,甚至貢獻生命,亦在所不惜。現在雖是民主時代,然而忠於國家,保衛國家的愛國思想,仍應人人有之,須知沒有國,那有家,那有民主,所以個人自由的民主,必使人狂妄自大,但看現在的所謂民意代表,及層出不窮的抗爭,便知梗概,終極必至亡國,能不慎之戒之。
臨深履薄,夙興溫凊。(去聲十八敬)
詩經:「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是講一個人的盡忠,要像在深海邊緣,小心失足,掉入海裡,又像在冰上行走,踏破了冰,便有掉入冰下的危險,要時時刻刻小心謹慎,不可大意。詩經:「夙興夜寐」,是講一個人盡孝,要像先一步去溫暖被窩,以防雙親受涼,或者先一步去減低草蓆的溫度,以防雙親因暑熱而不能入睡,一般的小心照顧。溫,溫暖。凊,清涼。典禮:「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清」二十四孝一書,是元朝郭居葉編輯,列古今孝子二十四人之事蹟,這裡只將有關的二人列作參考:王祥:晉朝臨沂人,性至孝,母想吃生魚,當時天寒地凍,魚蝦絕跡,王祥臥冰求之,冰融解處,得雙鯉魚,當時的人認為是孝感所致,後在魏朝做到太尉,到了晉朝做到太保。黃香:東漢時安陵人,字文強,九歲喪母,事父至孝,夏日扇涼枕席,冬天則以身溫被,使父能安睡,京師號曰:「天下無雙,江夏黃童」,他博通經典,能寫文章,官至尚書令。

似蘭斯馨,如松之盛。(下平聲十八庚)
做到了上面所講的忠孝之道,名聲就像蘭花一樣的馨香,子孫像松柏一樣的茂盛。

川流不息,淵澄取暎。(去聲十八敬)
川流,後漢書:「處士山積,學者川流」,川流不息,言事情繼續不停。川,河流。淵,湖泊。澄,澄清。暎,映照。湖泊如果澄清了,也像鏡子一樣,可以照人。忠孝之道,如果繼續不輟,一定能流芳百世,也能夠讓後人借鑑。以上從資父事君,至淵澄取暎止,是講忠孝之道。

容止若思,言辭安定。(去聲十八敬)
容,容貌。面上的表情,似乎靜止不動,好像有所思索,表示你的言辭已經過深思熟慮,妥切穩當。

篤初誠美,慎終宜令。(去聲十八敬)
篤初,專心致力於開始之時。誠,作確實解。美,美好。慎終,在事者,謹慎事之結束,結果;在人者,喪盡其禮。宜,適宜。令,善,稱頌之詞,如令譽,令名,令公。



榮業所基,籍甚無竟。(去聲十八敬)
榮業,值得誇耀之事業。基,基礎,基本。藉,憑藉。竟,本義是窮或終,這裡借作競爭解。你有榮耀的事業基礎作憑藉,沒有人能與你競爭。

學優登仕,攝職從政。(去聲十八敬)
登仕,做官。攝職,取得官職。只要你有良好的學養,就能取得官職,從事政務。
存以甘棠,去而益詠。(去聲一送)
甘棠,樹木名,亦稱棠梨,這裡是指詩經的一篇,名為「甘棠」,周朝時,召伯巡視南部地方,推廣周文王的仁政,有時就在甘棠樹下,進行宣導,召伯離開之後,人們思念他的德澤,賦詩以誌,成為詩經的甘棠篇。勸人為官當要清正,後人才會紀念。

樂殊貴賤,禮別尊卑。(上平二支)
樂,國家典禮的伴奏音樂,依來賓的身份而有不同,如同現代的從戎樂,按照來賓身份高低,而有不同的遍數。禮,禮節,禮儀。國家典禮的儀式上,也要看來賓身份的高低,而有區分。譬如迎賓時候的禮砲,也看來賓身份的高低,而分多寡。

上和下睦,夫唱婦隨。(上平聲七仄)
上,為人長上者。和,和平,和氣 。下,下屬小輩。睦,和睦。長上的人,待人要和氣,下屬小輩要互相和睦相處。唱,倡的假借字,倡導。隨,跟隨,隋從。丈夫倡導的事情,妻子應該順從去做。

外受傅訓,入奉母儀。(上平聲二支)
傅,師傅。訓,訓誨。奉,遵循。儀,儀態,規矩。在外面要接受師傅的教訓,在家裡要遵循母親立下的規矩。

諸姑伯叔,猶子比兒。(上平聲二支)
諸姑,姊妹。伯叔,兄弟。猶子,姪兒。兄弟姊妹所生的兒女,是你的姪兒,要像你自己的兒女一般的愛護。

孔懷兄弟,同氣連枝。(上平聲二支)
孔懷,詩經棠棣篇:「兄弟孔懷」,就是兄弟互相思念,後來便做為兄弟之稱。兄弟之間,應該互通聲息,因為兄弟好似一棵樹的各個樹枝,是同一棵樹的根本所生長,所以是血氣相通,骨肉相連,至親至近的人。

交友投分,切磨箴規(上平聲七仄)
投分,互相投緣。切磨,切磋,研磨。箴規,規勸。
交朋友要互相投緣,互相切磋,互相規勸勉勵。
以上自樂殊貴賤起,切磨箴規止,述人際關係。

仁慈隱惻,造次弗離。(上平聲三齊)
隱惻,惻隱。造次,急遽、急迫。離,離棄。(造次之造,應念糙)
仁慈之心,惻隱之心,雖然遇到急迫之事,也不能忘記、離棄。
見人有遇到不測急難,惻隱之心即頓時而起,救助之念亦隨之而生,這就是仁慈的表現。

節義廉退,顛沛匪虧。(上平聲七仄)
節,節操,節制。義,義行、義務。廉,廉潔、明察。退,謙遜,退讓。顛沛,挫折。虧,缺損。匪,不可。人要堅持節義廉退之德行,雖遇挫折,也不可放棄。
古語有云:「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禮是禮節、禮儀。義是對事、對人的責任。廉是個人的操守。恥,不辱及國家、社會、他人,更不辱及祖先與自己。一個國家的人民,都有這樣的認識、節操,國家才能立於世上,國家等於一張網,禮義廉恥是維繫這張網的繩子,如果沒有維繫的繩子,網就張不起來,國家如果沒有禮義廉恥的支持,國家必然敗亡。
八德有新舊兩種說法,從前的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現在的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忠,忠於國家,忠於所事;孝,孝順父母;仁,仁民,就是仁慈惻隱之心;愛,愛物,愛他人就像愛自己;信,守信用,說到一定做到;義,勇於負責;和,對人要和氣、和睦;平,平等,人生而平等,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今天你的事業也許比人大,你的錢財也許比人多,但人格還是相等的。現在不但在上的人,不守四維八德,並且把這種思想道德,抽離了學校教育,這個世界已失去了四維八德作基礎,沒有處人處事的規範,要想不亂,其可得乎。


7
性靜情逸,心動神疲。(上平聲二支)
性,生性、稟賦。情,性動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為七情。心,思慮之官,意識現象,精神狀態謂心理。神,精神,神氣。
心性安靜時,萬慮俱息,神情自然安詳,如果思慮不息,亦使精神疲乏。

守真志滿,堅持逐物。(入聲二質)
守真,保持元氣、天真。志,意志、志向。滿,充盈。逐,驅除。物,物欲。
保持你的元氣,堅定你的意志,堅持不為物欲所蔽。

意移雅操,好爵自糜。(上平聲二支)
意,意志。移,動搖、改變。雅操,良好的操守。好爵,良好的名位。糜,消滅。
保持良好的操守,意志如果改易,你的地位,就會自然的消滅。
以上自仁慈隱惻起,好爵自糜止,述個人的操守。

都邑華夏,東西二京。(下平聲十八庚)
都邑,國都、京城。華夏,中國。二京,長安與洛陽,長安在洛陽之西,洛陽在長安之東,都是漢朝的都城,所以稱東西二京。
漢高祖建都長安,在今陝西;王莽篡漢,光武帝劉秀復國之後,建都洛陽,在今河南省;漢末獻帝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再遷都許昌,也在河南。此處所稱之二京,不包括許昌。

背邙面洛,浮渭據涇。(下平聲時八庚)
邙,邙山,亦稱為北邙山,在河南洛陽東北。洛,洛水,亦稱洛河,在洛陽之南,故洛陽稱背邙面洛,(水之北稱陽,如洛陽,在洛水之陽;山之南亦稱陽,如衡陽)。洛陽是東漢的都城。
浮,有經過之意。渭河,亦稱渭水,源自甘肅,流入陝西,至潼關入黃河。據,有依靠之意。涇,涇河,亦稱涇水,源自甘肅,流入陝西,併入渭河。涇水濁,渭水清,合流之處,清濁尚未混合,故有涇渭分明之語。西漢都長安,在涇渭二水合流處之南岸。




宮殿盤鬱,樓觀飛驚。(下平聲十八庚)
帝皇所居稱宮殿。盤,曲折。鬱,繁茂。樓,二層以上之屋。觀,闕上的屋稱觀,因其在闕之上,視界寬闊,利於觀覽,所以名觀(闕,門外左右各築一台,台上建觀,二台中間通道,直達大門,二台相望而不相連,中隔通道,所以稱闕,後來泛指帝王所居為宮闕)。飛,飛鳥。驚,驚懼。
宮殿多曲折,樹木繁茂,樓觀的高大,足以令飛鳥心驚。

圖寫禽獸,畫綵仙靈。(下平聲十八庚)
圖寫,繪畫。綵,五彩,綵色。仙靈,神仙。
宮殿的壁畫上,畫著飛禽走獸與五彩繽紛的神仙。

丙舍傍啟,甲帳對楹。(下平聲時八庚)
丙舍,宮中三等房舍。甲帳,漢武帝時造,用天下珍寶裝飾,以供神居,稱甲帳,自己居住的稱乙帳。對楹,楹是不在牆壁內的柱,對楹,成對的柱,中國古建築的宮殿、廟宇、廳堂等,都有之。

肆筵設席,鼓瑟吹笙。(下平聲十八庚)
肆,陳列。筵,酒筵。席,坐席。瑟,似琴的弦樂器,五十弦或二十五弦,一般都與琴同稱,如琴瑟調和,喻夫妻和諧。笙,簧樂器十三管。
古帝王的享受和娛樂。

升階納陛,弁轉疑星。(下平聲十八庚)
升階,登階。陛,殿內的台,皇帝在台上,群臣在台下。納陛,從階上陛,陛的階共九級,從前皇帝稱為陛下,因百官奏事,不能逕自告知皇帝,皇帝的警衛近臣,都在陛階之下站著,需由其代達帝前。弁,古冠帽的一種,狀如兩手相合,縫合處稱會,有結飾稱璂或綦。轉,轉動。星,似星光一樣的閃耀。
本句出詩經:「會弁如星」。

右通廣內,左達承明。(下平聲十八庚)
廣內,宮中藏書之所。承明,宮中祀奉上天之所。


既集墳典,亦聚群英。(下平聲十八庚)
墳,三墳,即伏羲、神農、、黃帝之書。典,五典,即少昊、顓頊、高辛、唐堯、虞舜之書。  
宮內藏書蒐集了三墳、五典,也聚集了當時的菁英人物。

杜稾鍾隸,漆書壁經。(下平聲十八庚)
杜稾,杜度的草書,杜度,漢朝人,文稿多用草書,所以稱草書為稿,杜度精於草書。鍾隸,鍾繇的隸書,鍾繇,三國魏人,善書法,其子鍾會,曾參與伐蜀,後被殺。漆書,古時無墨,用漆汁寫在竹簡上,大約至魏晉時期,才開始用墨。壁經,書名,即尚書,亦稱書經,因破壞孔子所居的牆壁,而得此書,所以稱為壁經。
這二句是言宮內藏書的廣博。
以上自宮殿盤鬱起,至漆書壁經止,言宮廷之富麗及蒐藏之豐富。

府羅將相,路俠槐卿。(下平聲十八庚)
府,宅第。羅,羅致、羅列。俠,借作夾。槐卿,公卿大夫。槐是剛硬之樹木,以喻公卿大夫都是剛直之人。

戶封八縣,家給千兵。(下平聲十八庚)
封賜八縣的戶口錢糧,並准許其家中蓄養千名兵卒。言國家恩畀之深重。

高冠陪輦,驅轂振纓。(下平聲十八庚)
高冠,高聳的帽子。陪,陪侍。輦,天子的車稱輦,以人力挽之,所以車之上有兩個人伕。轂,車軸穿透轂心,轂在軸上轉動。
峨冠博帶,陪侍皇帝的輦車,驅動輦車的輪轂,振動了冠帽繫帶上的纓絡。

世祿侈富,車駕肥輕。(下平聲十八庚)
世祿,世代都吃朝廷的俸祿,即世代都是做官的。侈富,奢侈而富有,車駕,車子及駕車的馬。肥輕,肥是馬壯,輕是車輕。




策功茂實,勒碑刻銘。(下平聲十八庚)
策功,將竹簡編起來,稱策,將功勳記載在策上,稱策功,後世雖然不再用策,仍稱策功。茂實,功勳像茂盛的果實,又多又大。勒碑,豎立石碑,以刻載其功績。刻銘,刻是雕刻,銘是文體的一種,誌之不忘曰銘。將豐功偉績,為文刻在石碑上,傳諸後世,永誌不忘。
東漢竇憲,是漢和帝之母竇太后之兄,曾率兵擊匈奴,,大破之,追至燕然山(在蒙古),刻石記功,還朝後,封為大將軍。和帝初立時,僅十歲,長大後,憤竇憲專權,與中常侍定謀,逼令自殺,這是勒碑刻銘之始。
以上從府羅將相起,至勒碑刻銘,是講皇帝對臣下的特殊恩遇。

磻谿伊尹,佐時阿衡。(下平聲十八庚)
磻谿,一名璜河,在陜西寶雞縣東南、北流入渭水,谿中有泉,稱茲泉。呂氏春秋所謂:「太公釣茲泉」,即此處。釣處石上,兩膝遺跡猶存,所以後人以磻谿作為太公之稱。周文王得之,親為引輦計八百又八步,其後武王建立周朝八百又八年之基業。
伊尹,商朝的賢明宰相,起初伊尹在莘野耕作,湯三次請求,始相湯伐桀,使湯得王天下,湯尊之為阿衡,湯死後,湯的孫子太甲即位,因太甲無道,伊尹把他放逐到桐宮,三年之後太甲悔悟,伊尹才讓他復位,阿衡,是說有了他萬事才得平準。莘野,有莘的野外,有莘在陜西郃陽縣東南。桐宮,湯死後的葬地,在山西聞喜縣。

奄宅曲阜,微旦孰營。(下平聲十八庚)
奄,掩的借用字。奄宅,遮掩宅第。曲阜,曲折的土牆,孔廟的萬仞宮牆照壁,即屬此。(孔子的墳墓廟堂所在亦名曲阜,是地名,在山東)。微旦,天微明時,這裡應作及早解。孰,古孰熟同字,這裡用作熟字,熟習。營,經營計劃。
宅前的照壁,應該及早計劃建造。

桓公匡合,濟弱扶傾。(下平聲十八庚)
匡合,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齊桓公,是春秋時候的諸侯之一,五霸之首,(春秋五霸:齊桓、宋襄、晉文、秦穆、楚莊),周莊王十一年時,因兄齊襄公無道,逃亡於莒城(即現在所謂毋忘在莒之莒,在山東),後來襄公被殺,便回國即位,重用管仲為相,政策為尊王攘夷(尊重周朝王室,外禦夷狄等外族),當時周室衰微,搖搖欲倒,於是九次糾合諸侯各國的兵力,來匡正天下,周室賴以存續,終其身為當時之盟主。
綺迴漢惠,說感武丁。(下平聲十八庚)
劉邦建立漢王朝以後,初立呂后所生之子劉盈為太子,劉邦的寵姬戚夫人,亦有子名如意,並封為趙王,劉邦因嫌太子懦弱,想廢之,改立趙王如意為太子,呂后請教張良,張良用謙卑的辭語,安穩的車駕,邀請商山四皓,做太子的陪侍,劉邦見了之後,歎道:「羽翼已成,難以動矣」,就斷了廢立之念,劉邦死後,由太子劉盈繼位,是為漢惠帝。戚夫人後來被呂太后殘害,斷去手腳,去其眼耳,飲以瘖藥,囚在廁所裡,稱之為人彘 。
商山四皓,是漢初的隱士,東園公,綺里季,夏黃公,甪里先生(甪音陸)等四人,因避秦朝的苛政,隱居在商雒山中(在陜西商縣之東,亦稱商山,或商嶺、商坂)。四人都鬚眉皓白,故稱四皓,這裡僅將四皓中的綺里季之綺,作為四皓的代表。
傅說(說應唸曰),殷商時高宗的賢相,起初說在傅巖地方,代人作泥水工,高宗求得之,舉以為相,因在傅巖求得,便命以傅為姓。
武丁是殷高宗的名,殷自盤庚中興以後,到其弟小乙時復衰,再傳至武丁,夢得傅說,求以為相,伐鬼方,克之,殷得復興,在位五十九年。(鬼方,古時地名,今之貴州,但後漢書等,都認為鬼方即西戎,不知那一個對)。

俊乂密勿,多士寔寧。(下平聲十八庚)
俊乂,賢才。密勿,勉勵、鼓勵。多士,眾多的才識之士。寔,正是、於是。寧,安寧、安心、安定。賢才都能得到鼓勵,則所有眾多的士人,都能因而相安。

晉楚更霸,趙魏困橫。(下平聲十八庚)
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名重耳,晉獻公的兒子。獻公寵幸驪姬,殺太子申生,欲立驪姬的兒子為太子,於是重耳逃亡到翟,在外十九年,後來借秦穆公之力,重歸晉國,重用狐偃,趙衰,賈佗、先軫,等諸賢才,誅王子帶,使周襄王復位,又救宋,破楚,為天下盟主,子晉襄公以後,稱霸凡百餘年。晉到靈公、成公、景公、厲公,等都是昏庸之輩,霸業不繼,這時楚莊王(春秋之末,諸侯都自稱王,非周王室所封)與晉爭霸,建立霸業於南方,滅庸,伐宋,伐陳,圍鄭,伐陸渾之戎,陳兵周境,問鼎之輕重,隱有圖謀周室之意,(陸渾,春秋時地名,在河南嵩縣東北),(鼎,食器,三足二耳,夏禹受禪為帝之後,蒐集各地的金鐵,鑄造九鼎,用袞、冀、青、徐、豫、荊、揚、雍、梁,九州命名,商朝時改青梁為幽營,周朝時又將商制之營改為并,這九鼎是傳國的重寶,天下的象徵,所以得天下者稱定鼎,競爭者稱問鼎)。更,更替。晉楚更替為霸主。
戰國時,蘇秦倡合從(亦稱合縱)之議,遊說六國聯合抗秦,佩六國相印(燕、趙、韓、魏、齊、楚),顯赫一時,後來秦使公孫衍欺騙齊魏二國,共同伐趙,於是合從之盟約遂解。
繼而,秦以張儀遊說六國,連合事秦,稱為連衡(亦稱連橫),與蘇秦之合從相反,趙魏是六國中之二國,當初是從晉國的卿大夫趙、韓、魏三家瓜分晉國而成為趙韓魏三國,趙魏二國,首先被連橫之策所困的國家。
春秋時代是東周的前半期,起於公元前770年,終於公元前403年。
戰國時代是東周的後半期,起於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23年,封趙韓魏為諸侯,終於公元前221年,秦始皇26年統一中國之時。

假塗滅虢,踐土會盟。(下平聲十八庚)
假塗,借道,假是借的假借。塗是途的假借。齊桓公曾借道於虞(春秋時的小國),進兵伐虢(春秋時的小國),滅虢之後,回師也滅了虞。
踐土,踐土台,春秋時的地名,在河南鄭州附近。晉文公曾在此地糾合諸侯會盟,並接受周天子封為侯伯。(周朝時,諸侯的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稱公的如齊桓公是公國,晉)文當時受封為侯國,後來升為公國。)

何遵約法,韓獘煩刑。(下平聲十八庚)
何,蕭何,沛人(在今江蘇沛縣東),佐漢高祖定天下,漢高攻入咸陽,何獨收秦圖籍,漢高軍糧餉,皆由何轉運無缺,天下既定,論功以何第一,封酇侯,漢的律令,多為何所定。當初漢高祖曾與項羽在楚懷王前立約,先入咸陽者為王,而項羽背之,入咸陽時,曾與民約法三章,何皆遵守之。(咸陽,秦的都城,在陜西).(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悉除秦法.)
韓,韓非子,戰國韓的公子,喜刑名法術之學,與李斯同事簡(春秋國名,在山西),主張嚴刑峻法,後使秦,被李斯讒害,以酷刑致死。煩刑即酷刑。

起翦頗牧,用軍最精。(下平聲十八庚)
起,吳起,戰國衛人(衛國),初仕魯,聞魏文侯賢,往歸之,魏文侯用以為將,擊秦,拔五城,後為魏相公叔所忌,譖之,起奔楚,楚用為相,南平百越,北却三晉(即韓、趙、魏三國),西伐秦,諸矦皆畏楚之強,其為政以強兵為第一,楚之大臣多怨之,後被楚所殺。
翦,王翦,秦始皇之將,善用兵,平定趙、燕、薊等地,伐楚時,翦請兵六十萬,秦始皇笑其膽怯,以李信代之,李信兵敗,始皇親臨翦住處謝過,並用翦平楚。
頗,廉頗,戰國時代趙的良將,惠文王時破齊,取晉陽,孝成王時破燕,燕割五城請和,與藺相如同時,相如為相,廉頗為將,秦不敢加兵於趙,後用趙括代之,遂為秦將白起所敗,後來廉頗因罪奔魏,死於楚國的壽春(今安徽壽縣)。
牧,李牧,趙將,常居雁門,防守邊塞,匈奴來犯則閉關不戰,數年無所失,人都以為李牧怯,趙王使人代之,數戰均敗,邊疆不能進行耕作與畜牧,趙王乃復用李牧,李牧仍如前法,匈奴數年無所得,仍以為李牧怯,李牧養兵既久,見士氣可用,誘使匈奴入寇,並佯裝戰敗,單于聞之,乃大舉入寇,李牧縱兵大破之,斬殺匈奴十餘萬騎,並追擊之,滅襜襤 ,破東胡,降林胡,單于逃走,十餘年,匈奴不敢近其邊塞,廉頗死後,趙用李牧攻燕,勝之,後來秦軍攻趙,得大勝,趙以李牧為大將軍,大破秦軍,三年後秦軍又攻趙,李牧又擊破秦軍,後來秦使王翦再攻趙,並用反間計,說李牧想造反,趙王中計,殺了李牧,趙國遂被王翦所破,終至滅亡。
精,擅長。

宣威沙漠,馳譽丹青。(下平聲十八庚)
衛青,漢平陽人(在山西臨汾縣境,即堯都),本姓鄭,因同母姐衛子夫得寵於漢武帝,故冒姓衛,武帝伐匈奴,青為大將軍,立功後,封為長平侯。
霍去病,漢平陽人,衛青之甥,伐匈奴有功,曾六度沙漠,拜驃騎將軍,封冠軍侯,武帝欲為治第,去病曰:「匈奴未滅,何以為家,」武帝益重之。
竇憲,竇融之曾孫,東漢和帝母竇太后之兄,擊匈奴,大破之,出塞三千餘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還朝後封為大將軍,後來和帝憤其擅權,令其自殺而死。
以上均為揚威沙漠之人物。
漢宮有麒麟殿,描繪功臣圖像於殿,以誌其豐功偉績,唐宮有凌煙閣,唐太宗圖畫功臣之像於凌煙閣,此皆馳譽丹青之解。
以上自磻谿伊尹起,馳譽丹青止,屬於歷史。

九州禹跡,百郡秦并。(下平聲十八庚)
大禹治水,足跡遍歷九州(大禹得天下後,分天下為 兗、冀、青、徐、豫、荊、揚、雍、梁九州,兗州包括山東、河北之一部。冀州包括河北、山西及河南黃河以北,奉天遼河以西。青州包括山東之一部,奉天遼河以東。徐州包括江蘇之徐州邳縣,及山東安徽之一部。揚州包括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雍州包括陜西、甘肅,及青海之一部。梁州包括四川及陜西之一郡。
秦始皇吞併六國,統一天下後,將天下分為一百個郡。

嶽宗恆岱,禪主云亭。(下平聲十八庚)
嶽,五嶽,中嶽嵩山,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泰山-名岱,恆岱二山是歷代帝王封禪必到之地。所謂封,是在山上築土台以祭天,禪,是在小山上掃除一平地以祭地。岱山下有小山二,一名云云,一名亭亭,祭地都在此二山。

雁門紫塞,雞田赤城。(下平聲十八庚)
雁門,雁門山,在山西代縣西北,東西二邊,山巖峭拔,中間有路盤旋而崎嶇,絕頂處設關,稱雁門關,為歷代兵要重地,雁門關的草,皆紫色,所以又稱紫塞。
雞田,地名,在甘肅靈武西南,古名迴樂州。
赤城,地名(一)南北朝時,魏築長城,自赤城至五原,二千餘里,清置赤城縣,在河北,五原,秦時稱九原,在內蒙古。(二)山名,在浙江天台縣北,土色皆赤,如雲霞狀,似城垣,故名赤城。(三)青城山,一名赤城。上列三處,似以(二)為最適合。

昆池碣石,鉅野洞庭。(下平聲十八庚)
昆池,地名,在陜西長安西南,已涸為田,名鸛鵲莊。一說是雲南昆明的滇池。
碣石,山名,說者甚多,各不相同,不知其處。
鉅野,水名,即禹貢所稱之大野,在山東鉅野縣北,元末黃河決後,乾涸。
洞庭,湖名,在湖南,長二百里,寬百里,湖中多小山,最著名的是君山。又,洞庭山,在太湖中。

曠遠緜邈,巖岫杳冥。(下平聲十八庚)
曠遠,廣大。緜邈,連續不斷而遠。巖,山巖。岫,山洞。杳,高不可攀。冥,深不見底。
以上自九州禹跡起,巖岫杳冥止,屬於地理。

治本於農,務玆稼穡。(入聲七陌)
治國的根本,在於農事。
務,職務、業務、工作。玆,在此。稼,種穀。穡,收成穀。稼穡,農事之總稱。

俶載南畝,我藝黍稷。(入聲七陌)
俶,開始、製作、整理。載,菑的借用字,除草。南畝,中國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原多在東南,故泛稱田畝為南畝。「俶載南畝」句出詩經,意為整理並除去田中之草,即耘田。
藝,種植。黍,玉米。稷,高梁。



稅熟貢新,勸賞黜陟。(入聲七陌)
稅,公田的收成,賦稅。熟,成熟。貢新,新米收成的時候。新米成熟收成時,徵收賦稅。
勸,鼓勵。賞,賞賜。黜陟,進退人才,降官曰黜,升官曰陟。勸賞是對農人,黜陟是對農政官員。
以上自治本於農起,勸賞黜陟止,專講農政。

孟軻敦素,史魚秉直。(入聲七陌)
孟軻,戰國時鄒人(鄒,國名,在今山東鄒縣,春秋時稱為邾,戰國時改為鄒,後被楚所滅),受學於子思之弟子,創尊王賤霸,重仁義,輕功利,並創性善之說,後世尊為亞聖,言僅亞於孔子,亦稱之為孟夫子,或孟子。敦,敦厚。素,生絹之潔白者,此處喻為純潔、純樸。
史魚,春秋時衛國之大夫,名鰌,因衛靈公不肯重用蘧伯玉,史魚自殺以屍諫。靈公因而重用蘧伯玉,孔子稱之曰:「直哉,史魚。」
為人要像孟子一樣敦厚、純樸,史魚一般剛直不阿。

庶幾中庸,勞謙謹敕。(入聲七陌)
庶幾,希望之意,但三國及晉朝時,作大賢解。中庸,不偏謂之中,不易謂之庸,故道德之最高者,謂之中庸。勞謙,詞出易經,意謂承上啟下,不憚勞倦,而謙和不輟。謹敕,謹慎。
大賢一定公正,擇善固執,謹慎的承上啟下,不辭勞倦,不斷溝通。

聆音察理,鑑貌辯色。(入聲七陌)
聆,聽。察,分辨。音,言語。鑑,察看。辯,辨的借用。色,面色、表情。
傾聽他人所說,分辨他所根據的理論,細察他的面貌,辨別他的表情。

貽厥嘉猷,勉其祇值。(入聲七陌)
貽,贈送,給。厥,他。嘉,美善。猷,謀,道。祇,大。植,楨幹。
給他好的建議,勉勵他為國之楨幹。




省躬譏誡,寵增抗極。(入聲七陌)
省,省察,反省。躬,自己。譏,譏笑、譏諷。誡,告誡。寵,寵幸。抗極,違抗。
用他人的譏笑、譏刺,反省自己,告誡自己,以譏為誡;寵幸一個人,容易使他恃寵而驕,反而增加他的反抗傾向。

殆辱近恥,林皋幸即。(入聲七陌)
殆,近於。林。林下,即隱退。皋,告。幸,即立即。
假使受到近於恥辱的遭遇,應該立即辭官告退。

兩疏見機,解組誰逼。(入聲七陌)
機,機遇、徵兆。組,印的綬帶。解組,去官。兩疏,指漢朝太子太傅疏廣,太子少傅疏受,二人同時見機去官,沒有人逼迫他們。

索居閑處,沉默寂寥。(下平聲十二蕭)
索,無聊。閑,閑居無事,古時閑閒有別,閑,門用木頂住以示無人進出,無事可作;閒,月亮在兩扇門之中,古無間字,都用閒,作中閒、閒隙解。
辭官之後,家居甘於無聊,保持沉默,寧可獨自寂寥。

求古尋論,散慮逍遙。(下平聲十二蕭)
古,古書,古董。尋論,研究,探討。慮,憂慮,此處作積鬱、鬱悶解。逍遙,自由自在。
以上自孟軻敦素起,散慮逍遙止,述自處之道。

欣奏累遣,慼謝歡招。(下平聲十二蕭)
奏,呈給皇帝的文書或口述,稱上奏。遣,與譴通,遣責。慼,憂愁。
欣然上奏,卻迭遭遣責,因此感到憂愁,連友朋的邀請,都謝絕了。

渠荷的歷,園莽抽條。(下平聲十二蕭)
渠,積水之處。的歷,鮮明。莽,草木深邃之處。抽,植物茁芽。條,小枝。

枇杷晚翠,梧桐早凋。(下平聲十二蕭)
翠,青翠,此處可作綠葉解。凋,樹葉的凋謝枯萎。枇杷與梧桐都是落葉喬木,每年秋天葉凋,春天長新葉,但枇杷到冬天還是保持綠葉,梧桐卻老早凋了。

陳根委翳,落葉飄颻。(下平聲十二蕭)
陳根,宿草陳根,陳年的草木根。委,本曰原,末曰委。翳,隱蔽。委翳可作互相糾纏解。飄颻,因風而動,現在多作飄搖。
陳年的草木根,互相糾纏,落下的樹葉,紛紛隨風起舞。

游鵾獨運,凌摩絳霄。(下平聲十二蕭)
游,游行、悠游。鵾,大鵬鳥,古作鶤。運,行動,運行。凌,凌空、凌厲。摩,撫摩、摩擦。絳霄,天空。
悠游的大鵬鳥,獨自在天空飛翔,雙翅在撫摩天空。

耽讀翫市,寓目囊箱。(下平聲十七陽)
耽,沉溺。讀,讀書。遊翫 ,古時翫玩有別,翫是遊玩、玩耍。玩是玩弄,現在通用,多用玩字。寓目,入眼,眼前看到的。
東漢王充,家貧無書,每天到市場上去讀人家賣的書,過目不忘,他所看到的,祇是一袋袋一箱箱的書。

易輶攸畏,屬耳垣牆。(下平聲十七陽)
易,替換。輶,輕車。攸,攸攸眾口。畏,恐懼。攸畏,人言可畏。屬耳垣牆,將耳朵貼在牆上竊聽。
想要換一輛新車,但怕被竊聽,而渲染傳播,人言可畏。

具膳湌飯,適口充腸。(下平聲十七陽)
具,具備、準備。湌,同餐。適口,適合口味。充腸,吃飽。





飽飫烹宰,饑猒糟糠。(下平聲十七陽)
飫,立曰飫,坐曰宴。烹,烹煮。宰,宰殺。猒,滿足。糟,糟粨。糠,米皮。糟糠,粗食。
腹內不飢時,即使給他吃烹牛宰羊,不覺其美;當腹饑時,即使糟糠一類的粗食,也能獲得滿足。

親戚故舊,老少異糧。(下平聲十七陽)
親朋好友中,老年人與少年人的食物不同。老年需要易於消化的食物,少壯的消化力強,自然不同。

妾御績紡,侍巾帷房。(下平聲十七陽)
妾,古時女子自稱。御,管理。績紡。紡織。績是織布,紡是紡紗。侍,侍候。巾,巾幘,古時男子束髮後覆髮之物。帷房,臥房。
女子管理紡織事務,並在房內侍候丈夫。

紈扇員潔,銀燭煒煌。(下平聲十七陽)
紈,輕細的絹。員,圓的借用字。銀燭,燭光如銀。煒,盛赤。煌,光明。

晝眠夕寐,藍筍象床。(下平聲十七陽)
眠,閉目,橫陳。寐,臥睡。藍筍,竹榻。象床,象牙床,牙床。

弦歌酒讌,接杯舉觴。(下平聲十七陽)
弦歌,樂聲與歌聲。酒讌,宴會。接杯,一杯接一杯。舉觴,舉杯。觴是酒杯的總稱,有酒曰觴,無酒(空杯)曰觶,使人飲酒亦曰觴,如稱觴。

矯手頓足,悅豫且康。(下平聲十七陽)
矯,高舉。頓,停頓。矯手頓足是舞姿。豫,愉悅、安樂。康,健康、豐富。




嫡後嗣續,祭祀蒸嘗。(下平聲十七陽)
嫡後嗣續,古時宗法制度,以嫡為長,嗣續均以嫡長。蒸,用麻桿、葭葦、竹木紮為燭。嘗,秋祭曰嘗。

稽顙再拜,悚懼恐惶。(下平聲十七陽)
稽顙,平衡曰拜,下衡曰稽首,頭至地曰稽顙,(平衡,頭與腰平;下衡,頭低於腰;稽首、稽顙皆至敬之禮)。悚懼恐慌、敬畏。

箋牒簡要,顧答審詳。(下平聲十七陽)
箋,書箋。牒,官方文書。審,周到。
製作文書要簡單扼要,答覆別人要周到詳盡。

骸垢想浴,執熱願涼。(下平聲十七陽)
骸,身體。垢,污垢。
身體有污垢,就想洗澡;拿到燙的,就希望快點涼。

驢騾犢特,駭躍超驤。(下平聲十七陽)
驢,像馬,較小,性溫馴,能負物。騾,馬與驢相配則生騾,母馬公驢則生騾強健,能耐勞負重,公馬母驢則生騾羸弱,不能任事,騾不能傳種。犢,本來是指小牛,現在馬驢羊等之初生者,皆稱犢。駭,驚嚇。驤,馬昂首疾行時稱驤。
小驢小騾很特別,受到驚嚇時,跳躍逃逸,比奔馬還快。

誅斬賊盜,捕獲叛亡。(下平聲十七陽)
斬殺小偷強盜,捕捉叛逆逃亡。
盜賊二字,古今用法相反,古時劫掠者稱賊,偷竊者稱盜,現在劫掠者稱盜,偷竊者稱賊。這一聯似有語病,自古盜賊皆無死罪,傷生及特殊者例外,叛逃者可能有死罪,盜賊不言捕獲,叛逃不言誅殺,可能是用字的平仄聲所致。





布射遼丸,嵇琴阮嘯。(去聲十二嘯)
布,呂布,東漢九原(在山西省)人,字奉先,初為丁原義子,繼作董卓義子,張飛呼之為三姓家奴。王允用貂嬋作美人計,離間呂布董卓,並使呂布殺死董卓,其後布為曹操所敗,執而殺之,呂布善射,今平劇「轅門射戟」,即述其以射解劉備之被圍。
遼,宜遼,戰國楚人,善彈丸。
嵇,嵇康,字叔夜,三國魏譙郡(在安徽)人,拜中散大夫,不就,善琴,常彈琴自娛,後被司馬昭害死。
阮,阮籍,三國魏尉氏(在河南)人,字嗣宗,官步兵校尉,才華洋溢,而放浪不羈,遊山玩水常竟日不歸,善嘯。

恬筆倫紙,鈞巧任釣。(去聲十二嘯)
恬,蒙恬,秦將,始皇時率兵三十萬,築長城,威震匈奴,始皇死後,趙高立二世,恬自殺死。恬創作毛筆,用樹枝作筆管,用鹿毛作筆頭的蕊,外層用羊毛覆蓋。
倫,蔡倫,漢桂陽(今湖南彬縣)人,字敬仲,漢和帝時為中常侍,古文書都用竹木片,後來改用縑帛,稱之為紙。倫用樹皮、麻絲、破布、破魚網作成紙,全國都稱之為蔡侯紙,今山東萊陽縣北有蔡倫宅,是其造紙處。
鈞,作陶器的轉盤輪曰鈞,是古時最巧妙的機具,故稱天為大鈞,鈞天言天造成萬物,如作陶器有鈞。鈞,也指指南針的發明者,馬鈞。
任,任公子,莊子:「任公子為大鉤巨緇,五十犗為餌,蹲乎會嵇,投竿東海,期年不得魚,已而,大魚食之,公子得若魚,離而腊之,自淛河以東,蒼梧以北,莫不厭若魚者」,緇,繩索。犗,馬。會嵇,浙江紹興。投竿,釣魚。腊。乾肉。淛,浙。淛河,錢塘江至紹興山陰之水道,即古之浙江淛河,現變為無名。蒼梧,在廣西沿海。厭,與饜通,飽食。若,作這字解。

釋紛利俗,並皆佳妙。(去聲十二嘯)
釋紛,指呂布轅門射戟故事。利俗,指恬筆、倫紙、鈞巧、任釣各故事。

毛施淑姿,工顰研笑。(去聲十二嘯)
毛,毛嬙,古美女,莊子:「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
施,西施,春秋越國的苧羅村西之女,美姿容,越王鉤踐敗於會稽,范蠡取西施獻於吳王夫差,吳亡,西施後歸范蠡,從游五湖,或云:「吳亡,沉西施於江」。
淑,美。顰,蹙眉。工,善於、擅長。
年矢每催,羲暉朗曜。(去聲十二嘯)
年矢,光陰似箭。催,急速。羲,羲和,傳說是太陽的父親。暉,光輝。朗,明亮。曜,照耀。
時光像箭一樣的,不停飛逝,太陽的光芒,照耀得大地明亮。

璿璣懸斡,晦魄環照。(去聲十二嘯)
璿璣,北斗七星的魁第四星,璿也作璇、琁。斡,迴轉。晦,陰曆每月之末,月亮無光。魄,月魄,晦月無光。
北斗星座不停的轉動,每年一次輪迴,晦暗的月亮,只有黑色的圓圓一團,雖然無光,但還可以分辨得出。

指薪修祜,永綏吉劭。(去聲十二嘯)
指薪,薪火相傳,教書。祜,福。綏,安。劭,勉。
薪火相傳是修積福澤的事業,永遠平安、吉祥,為人嘉勉。

矩步引領,俯仰廊廟。(去聲十二嘯)
矩,規規矩矩。矩步,規行矩步,規規矩矩的步伐。引領,延首遙望。廊廟,朝廷、殿堂。
規規矩矩的走,伸長頭頸,遙遙而望,在殿堂上忽仰忽俯的看。

束帶矜莊,徘徊瞻眺。(去聲十二嘯)
束帶,古人袍服外面的束腰帶。正式的場合必須束帶。矜,矜持,正正經經。莊,莊嚴肅穆。瞻,仰視。眺,遠望。
袍服束帶,矜持莊肅,來回的仰視遠望。

孤陋寡聞,愚蒙等誚。(去聲十二嘯)
孤,孤獨。陋,鄙陋。寡,少。愚,愚蠢。蒙,蒙蔽。誚,譏笑。
有人說你孤陋寡聞,等於譏笑你愚昧無知。

謂語助者,焉哉乎也。(上聲十六者)
「焉哉乎也」四字是語助詞,沒有意義,只用來加強文詞的意境。

千 字 文

 千 字 文

公元六世紀初,南朝樑武帝時期,《千字文》在建業(今南京)問世,被公認為世界使用時間最長,啟蒙兒童識字之課本,比唐代出現的百家姓和宋代編寫的《三字經》還早流傳。傳至明清以後,《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是家誦人習之啟蒙兒童識字課本。

《千字文》乃四言長詩首尾連貫,音韻諧美。全文共二五O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複,句句押韻,前後貫通,內容有條不紊;介紹了天文、自然、修身養性、人倫道德、地理、歷史、農耕、祭祀、園藝、飲食起居等各個方面形像。

相傳,樑武帝一生戎馬倥傯,因之,他很希望自己的後代,能在太平時期多讀些書。由於當時尚沒有一本適合的啟蒙讀物,起初他令一位名叫殷鐵石的文學侍從,從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手蹟中拓下一千個各不相干的字,每紙一字,然後一字一字來教導,因此雜亂難記。

樑武帝想到若是將這一千字編撰成一篇文章,豈不妙哉。於是,他召來文學侍從,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命其將這一千字,編撰成一篇,通俗易懂的啟蒙讀物。

周興嗣接受任務回到家後,苦思冥想了一整夜;方文思如泉湧,他樂不可支,邊吟邊書。終將這一千字聯串成一篇,內涵豐富的四言韻書。

樑武帝讀後,拍案叫絕。即令送去刻印刊之於世。這就是流傳至今已壹千四百多年的《千字文》。

另說;《千字文》本來是王羲之手寫的但是內容雜亂而不成韻,到了梁武帝才命令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將原文一千個字,改編成有韻腳(押韻)的千字文方便記誦。

另有一說,這一千個字和王右軍所寫的完全相同只是文句改了。本來千字文的開頭是「二儀日月,雲露嚴霜………」經過周興嗣的改寫,也就是目前大家習誦之「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當然這一件改編的工作是十分吃力,所以聽說他累得一夜之間鬚鬢全白了!

【全本千字文】
< 粱敕員外散騎侍郎 周興嗣 撰 >

天地玄黃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張 寒來暑往 秋收冬藏
閏余成歲 律呂調陽 雲騰致雨 露結爲霜 金生麗水 玉出昆岡
劍號巨闕 珠稱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薑 海鹹河淡 鱗潛羽翔
龍師火帝 鳥官人皇 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推位讓國 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 周發殷湯 坐朝問道 垂拱平章 愛育黎首 臣伏戎羌
遐邇壹體 率賓歸王 鳴鳳在竹 白駒食場 化被草木 賴及萬方
蓋此身發 四大五常 恭惟鞠養 豈敢毀傷 女慕貞潔 男效才良
知過必改 得能莫忘 罔談彼短 靡恃已長 信使可覆 器欲難量
墨悲絲染 詩贊羔羊 景行維賢 克念作聖 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
空穀傳聲 虛堂習聽 禍因惡積 福緣善慶 尺璧非寶 寸陰是競
資父事君 曰嚴與敬 孝當竭力 忠則盡命 臨深履薄 夙與溫清
似蘭斯馨 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 淵澄取映 容止若思 言辭安定
篤初誠美 慎終宜令 榮業所基 籍甚無竟 學優登仕 攝職從政
存以甘棠 去而益詠 樂殊貴賤 禮別尊卑 上和下睦 夫唱歸隨
外愛傅訓 入奉母儀 諸姑伯叔 猶子比兒 孔懷兄弟 同氣連枝
交友投分 切磨箴規 仁慈隱惻 造次弗離 節義廉退 顛沛匪虧
性靜情逸 心動神疲 守真志滿 逐物意移 堅持雅操 好爵自縻
都邑華夏 東西二京 背邙面洛 浮渭據涇 宮殿盤郁 樓觀飛驚
圖寫禽獸 畫采仙靈 丙舍傍啓 甲帳對楹 肆筵設席 鼓瑟吹笙
升階納陛 弁轉疑星 右通廣內 左達承明 既集墳典 亦聚群英
杜稿鍾隸 漆書壁經 府羅將相 路俠槐卿 戶封八縣 家給千兵
高冠陪輦 驅轂振纓 世祿侈富 車駕肥輕 策功茂實 勒碑刻銘
磐溪伊尹 佐時阿衡 奄宅曲阜 微旦敦營 桓公匡合 濟弱扶傾
綺回漢惠 說感武丁 俊義密勿 多士是甯 晉楚更霸 趙魏困橫
假途滅虢 踐土會盟 何遵約法 韓弊煩刑 起翦頗牧 用軍最精
宣威沙漠 馳譽丹青 九州禹迹 百郡秦並 岳宗泰岱 禪主雲亭
雁門紫塞 雞田赤城 昆池碣石 鉅野洞庭 曠遠繇邈 嚴岫杳冥
治本于農 務茲稼穡 淑載南畝 我藝黍稷 稅熟貢新 勸賞黜陟
孟某敦素 史魚秉直 庶幾中庸 勞謙謹敕 聆音察理 鑒貌辨色
貽厥嘉猶 勉其祗植 省躬譏誡 寵增抗極 殆辱近恥 林臯幸即
兩疏見機 解組誰逼 索居閑處 沈默寂寥 求古尋論 散慮逍遙
欣奏累遣 感謝歡招 渠荷的曆 園莽抽條 枇杷晚翠 梧桐蚤凋
陳根委翳 落葉飄搖 遊鯤獨運 淩摩絳霄 耽讀熟市 寓目囊箱
易猶攸畏 屬耳垣牆 具膳食飯 適口充腸 飽飫烹宰 饑厭糟糠
親戚故舊 老少異糧 妾禦織紡 侍巾帷房 紈扇圓結 銀燭煒煌
晝眠夕寐 藍筍象床 弦歌酒宴 接杯舉觴 矯手頓足 悅豫且康
嫡後嗣續 祭祀丞嘗 稽額再拜 悚懼恐惶 箋牒簡要 顧答審詳
骸垢想浴 執熱願涼 驢羸犢特 駭躍超驤 誅斬賊盜 捕獲叛亡
布射僚丸 嵇琴阮嘯 恬筆倫紙 鈞巧任釣 釋紛利俗 並皆佳妙
毛施淑姿 工頻妍笑 年矢每催 曦暉朗曜 璿璣懸斡 晦魄環照
指薪修祜 永綏吉劭 矩步引領 俯仰廊廟 束帶矜莊 徘徊瞻眺
孤陋寡聞 愚蒙等誚 謂語助者 焉哉乎也< 全文完>

「千字文」問世後,即廣為流傳,歷代書法家,看重它字不重複特點,更競相書寫字帖,於是千字文逐漸成為,蒙學的主要識字課本。意義上千字文的教育功能退居其次,由於周興嗣編文時,畢竟受到文字的限制,不少句子用字生僻句法過於簡省,內容也常交叉斷續,加上年代久遠,因此其文章義理,對學童無助。

「千字文」雖是識字課本,但意義上乏教育功能,因字不重複的特點,被書法家珍視寫範本,做字帖供人練字之用。

百家姓




《百家姓》是何人所作﹖何年成書﹖何地初版﹖
都是不解之謎。可好經近世紀考證結果;
《百家姓》在宋代以前就有底本。北宋初年,吳越地區(今浙江省杭州一帶)一位無名儒生,將常見姓氏編成四字一句韻文,像一首四言詩,便於誦讀和記憶。
後人將其底本整修,編撰作為啟蒙讀物。流傳至今,獲益非可小覷。
據說,南宋學者王明清考證,《百家姓》前幾個姓氏排列是有講究,例如;趙是指趙宋,既然是國君的姓,理應為首。其次是錢姓,錢是五代十國中吳越國王的姓氏。孫為當時國王錢俶的正妃之姓。李為南唐國王李氏。等等,都是帝王將相之姓氏為先?

《百家姓》與《三字經》、《千字文》相配合,成為漢族古代啟蒙固定教材,熟悉它;于古於今皆有裨益。
相傳,目前最早刻字印刷的《百家姓》版本﹐是元代(公元14世紀前葉)刊行,由漢字和蒙古字注音相對照。但是,元代刊行本還不完備。
流行于世之《百家姓》直至明代才定型。在清代後期又出現了一種《增廣百家姓》,經增補到五百零四個姓。其中;單姓四百四十四個,複姓六十個。

《百家姓》本來收集四百一十一個,到明代之《百家姓》通行本,共收錄了四三八個姓氏。其中﹐單字姓四O八個﹐雙字姓三O個。全文如下;

Ω 百家姓通行本
單姓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朱秦尤許,何呂施張,孔曹嚴華,金魏陶姜,戚謝鄒喻,柏水竇章,雲蘇潘葛,奚范彭郎,魯韋昌馬,苗鳳花方,俞任袁柳,酆鮑史唐,費廉岑薛,雷賀倪湯,滕殷羅畢,郝鄔安常,樂于時傅,皮卞齊康,伍余元卜,顧孟平黃,和穆蕭尹,姚邵湛汪,祁毛禹狄,米貝明臧,計伏成戴,談宋茅龐,
熊紀舒屈,項祝董梁,杜阮藍閔,席季麻強,賈路婁危,江童顏郭,梅盛林刁,鍾徐邱駱,高夏蔡田,樊胡淩霍,虞萬支柯,咎管盧莫,經房裘繆,干解應宗,丁宣賁鄧,郁單杭洪,包諸左石,崔吉鈕龔,程嵇邢滑,裴陸榮翁,荀羊於惠,甄麴家封,芮羿儲靳,汲邴糜松,井段富巫,烏焦巴弓,牧隗山谷,車侯宓蓬,全郗班仰,秋仲伊宮,
甯仇欒暴,甘鈄厲戎,袓武符劉,景詹束龍,葉幸司韶,郜黎薊薄,印宿白懷,蒲邰從鄂,索咸籍賴,卓藺屠蒙,池喬陰鬱,胥能蒼雙,聞莘黨翟,譚貢勞逄,姬申扶堵,冉宰酈雍,郤璩桑桂,濮牛壽通,邊扈燕冀,郟浦尚農,溫別莊晏,柴瞿閻充,慕連茹習,宦艾魚容,向古易慎,戈廖庾終,暨居衡步,都耿滿弘,匡國文寇,廣祿闕東,
毆取沃利,蔚越夔隆,師鞏厙聶,晁勾赦融,冷訾辛闞,那簡饒空,曾毋沙乜,養鞠須豐,巢關蒯相,查後荊紅,游竺權逯,蓋益桓公。
複姓:
万俟司馬,上官歐陽,夏侯諸葛,聞人東方,赫連皇甫,尉遲公羊,澹臺公冶,宗政濮陽,淳于單于,太叔申屠,公孫仲孫,軒轅令狐,鐘離宇文,長孫慕容,司徒司空。

Ω 增廣百家姓 增補姓氏如下;(單姓三六姓、復姓三O姓共六十六姓)。
鮮于閭丘,元官司寇,仇都子車,顓孫瑞木,巫馬公西,漆雕樂正,壤駟公良,拓拔夾谷,宰父穀梁,晉楚閏法,汝鄢涂欽,段干百里,呼延歸海,羊舌微生,梁丘左丘,東郭南門,東門西門,南宮岳帥,侯亢況后,有琴商牟,余餌伯賞,墨哈譙亙,年愛陽佟,第五言福。

此外,歷代出現過不少《百家姓》的改編本;如明代末年,黃周星編著《百家姓新箋》。清代,以康熙皇帝名義編寫的《御制百家姓》﹐咸豐年間(公元1851~1861年)丁晏改編《百家姓三編》等等。這些新編《百家姓》在編排上頗費了一番功夫﹐且皆有獨到之處﹐但終究無能取代舊本。

《百家姓》不僅世代流傳于漢族之中﹐甚至鄰接兄弟民族中,也出現過《百家姓》注音譯本﹐如《蒙古字母百家姓》﹑《女真字母百家姓》等。其影響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 * * * *

相傳,早在五千多年以前,漢族就已經形成姓氏,並逐漸發展擴大,世世代代延續下來。
姓氏起源的形式很多,並且在不斷發展,同姓異源,或異姓同源等情況十分複雜。

《百家姓》早先收集了四百一十一個姓氏,後經增補到五百餘個。有報道說,研究姓氏專家,從漢族古今文獻上,能夠收集到包括生僻姓氏在內;有數千個姓氏,而隨著歲月流逝,又不斷出現新的姓氏。如為孩子取名時,取男女雙方,兩個單姓合成複姓,增添了不少新姓氏。
[姓氏];在現代漢語中雖是一個詞,但在秦漢以前,姓和氏有明顯的區別。[姓]者;是源於母系社會之稱呼。同一個[姓]表示同一個母系的血緣關係。

漢族最早的[姓],其大凡都從[女]旁。如:姜,姚,姒,媯,嬴等,表示這是一些不同老祖母傳下的族人。
而[氏]之產生,是在父權家長制確立以後,按父系來標示血緣關係的結果。則先有[姓]之後,「氏」才出現。
看到史記所列;黃帝軒轅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時,可以明白,中華民族共同始祖炎黃二帝,原分屬兩個母系血緣關係,< 姓姜>和< 姓姬>組織起來之部落聯盟。而他們又分別擁有,表示自己父權家長制:“列山或軒轅”之氏稱。

據一九八二年,中國大陸人口普查統計表明﹕中國大陸漢字姓氏之中﹐以李﹑王﹑張三姓為最多(分別佔人口總數的7.9%﹑7.4%和7.1%)。

根據大陸統計,前一百個常見姓氏排名如下;
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馬﹑羅﹑梁﹑宋﹑鄭﹑謝﹑韓﹑唐﹑馮﹑于﹑董﹑蕭﹑程﹑曹﹑袁﹑鄧﹑許﹑傅﹑沈﹑曾﹑彭﹑呂﹑蘇﹑盧﹑蔣﹑蔡﹑賈﹑丁﹑魏﹑薛﹑葉﹑閻﹑余﹑潘﹑杜﹑戴﹑夏﹑鐘﹑汪﹑田﹑任﹑姜﹑范﹑方﹑石﹑姚﹑譚﹑廖﹑鄒﹑熊﹑金﹑陸﹑郝﹑孔﹑白﹑崔﹑康﹑毛﹑邱﹑秦﹑江﹑史﹑顧﹑侯﹑邵﹑孟﹑龍﹑萬﹑段﹑雷﹑錢﹑湯﹑尹﹑黎﹑易﹑常﹑武﹑喬﹑賀﹑賴﹑龔﹑文。
據說,這壹百個姓氏人口總計,佔全中國總人口八七%。而占全中國總人口一%以上姓氏為;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馬等,共有十九個姓。

大陸民間另有說,中國姓氏,已高達兩萬兩千個,這是至今有關中國人姓氏最多統計紀錄。
雖然,中國人姓氏有兩萬多個,但隨著時代變遷,不少姓氏已經消失,目前正在使用的漢族姓氏,經大陸中國之統計,約三千五百個左右。而這個數字,也遠遠超過『百家姓』範圍。

根據民國六十八年“台灣區姓氏堂號考”一書記載;台灣共有一六九四個姓,其中單姓一六一一姓,另有複姓分別為;
複姓七五姓;上官、丌官、土登、公良、方鄒、令狐、古賴、司徒、司馬、甘迪、伊西、朱陳、宇文、宇托、江謝、吳沈、吳進、李梁、周黃、延陵、邱黃、阿旺、旺德、昂旺、東方、南方、南宮、姜林、姜妹、范姜、皇甫、浮于、夏侯、徐詹、徐辜、格賴、格桑、益西、翁羅、翁林、貢喬、軒轅、尉遲、張廖、張許、張李、張簡、陳林、陳劉、陸費、莊余、彭連、第五、慈仁、達瓦、葉劉、瑞木、嘉瑪、嘉樂、熊倉、端木、赫連、慰遲、歐陽、蔡王、慕容、澹台、諸葛、鮮干、鮮于、顓孫、羅桑、顧戴。
三字姓有四位;巴榮姜、烏尼吾、烏梁海、魯旦巴。
四字姓有四位;多吉逢哇、所諾卓瑪、采丹曲真、
慈仁德姐。

依台灣文獻會統計,台灣地區之大姓,依次是:
陳、林、黃、張、李、王、吳、蔡、劉、楊、許、鄭、謝、郭、賴、曾、洪、邱、周、葉、廖、徐、莊、蘇、江、何、蕭、羅、呂、高、彭、朱、詹、胡、簡、沈、施、柯、盧、餘、翁、潘、遊、魏、顏、梁、趙、蘇、方、孫、鐘、戴、杜、連、宋、鄧、曹、侯、溫、傅、藍、姜、馮、白、涂、蔣、姚、丁、童、黎、金、韓、錢、夏、袁、倪、阮、柳、毛、駱。
等大姓。而每五個台灣人之中,就有姓陳或姓林,俗諺;陳林滿天下也。

依『台灣區姓氏堂號考』所列,得知「台灣人」複姓中,有一些姓氏是不見於『百家姓』之中。
顯現出;
「台灣人姓氏」是不相同大陸漢族,是特有姓氏體系之結構也。

2007/01/12.

千字文原文

   千字文這本書、原為智永和尚傳世的名作、他是寫的真草千字文、千字文夲來是王羲之(王右軍)手寫的、但是內容雜亂、而不成韻、到了梁武帝時代指示命令員外散騎侍郎周興詞、將原文的千字文、改編成押韻的千字文、方便記誦、這一千個字與王羲之的原文相同、只是文句改了、原本千字文開頭二句是「二儀日月、雲露嚴霜」、經過周興詞的改寫、改成「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編改的工作非常辛苦、十分吃力、傳說周興詞一夜之間、鬚鬢全白了。幼年讀書、在那時代有三本書是必讀之書、也就是古書、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非但要讀、還要默寫、背書、老師教完課後、學生形容這三本書、有個比喻、教師離開課堂、那我們學生就說、三字經真傷心、百家姓要人命、千字文逼死人、想起童年讀書的環境、可想而知、真痛苦、有時老師用戒尺打手心、因為那是私塾的關係、管教相當嚴格。回想起來舊日時光、日前已寫過三字經、百家姓、玆將古書千字文、再抄寫一本、供格友們賞閱。王羲之的頭一句、(天地元黃)、周興詞改成(天地玄黃)。千字文原文是依王羲之的四體千字文、(真草隸篆)而錄、

                   千字文   原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餘成歲、律呂調陽。雲騰致雨、露結為霜。金生麗水、玉出崑岡。劍號巨闕、珠稱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薑。海鹹河淡、鱗潛羽翔。龍師火帝、鳥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讓國、有虞陶唐。弔民伐罪、周發殷湯。坐朝問道、垂拱平章。愛育黎首、臣伏戎羗。遐爾壹體、率賓歸王。鳴鳳在樹、白駒食場。化被草木、賴及萬方。蓋此身髮、四大無常。恭惟鞠養、豈敢毁傷。女慕貞絜、男效才良。知過必改、得能莫忘。罔談彼短、靡恃已長。信使可覆、器欲難量。墨悲絲染、詩讚羔羊。景行維賢、克念作聖。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谷傳聲、虛堂習聽。禍因惡積、福緣善慶。尺璧非寶、寸陰是競。資父事君、曰嚴與敬。孝當竭力、忠則盡命。臨深履薄、夙興温清。似蘭斯馨、知松之盛。川流不息、淵澄取暎。容止若思、言辭安定。篤初誠美、慎終宜令。榮業所基、籍甚無竟。學優登仕、攝職從政。存以甘棠、去而益詠。樂殊貴賤、禮別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婦隨。外受傳訓、入奉母儀。諸姑伯叔、猶子比兒。孔懷兄弟、同 氣連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規。仁慈隱惻、造次弗離。節義亷退、顛沛匪虧。性靜情逸、心動神疲。守真志滿、逐物意移。堅持雅操、好爵自縻。都邑華夏、東西二京。背邙面洛、浮渭據涇。宮殿盤鬱、樓觀飛驚。圖寫禽獸、畫綵仙靈。丙舍傍啓、甲帳對楹。肆筵設席、鼓瑟吹笙。升階納陛、弁轉疑星。右通廣內、左達承明。既集墳典、亦聚羣英。杜稾鍾隸、潻書壁經。府羅將相、路俠槐卿。户封八縣、家給千兵。高冠陪輦、驅轂振纓。世祿侈富、車駕肥輕。策功茂實、勒碑刻銘。磻谿伊尹、佐時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營。桓公匡合、濟弱扶傾。綺廻漢惠、說感武丁。俊乂密勿、多士寔寍。晋楚更霸、趟魏困橫。假塗滅虢、韓弊煩刑。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円青。九州禹跡、百郡秦并。嶽宗恆岱、禪主云亭。雁門紫塞、雞田赤城。昆池碣石、鉅野洞庭。曠遠緜邈、巖岫杳冥。治本於農、務玆稼穡。俶載南畝、我藝黍稷。稅熟貢新、勸賞黜陟。孟軻敦素、史魚秉直。庶幾中庸、勞謙謹敕。聆音察理、鑑貌辯色。貽厥嘉猷、勉其衹植。省躬譏誡、寵增抗極。殆辱近恥 、林皋幸即。兩疏見機、解組誰逼。索居閑處、沈默寂寥。求古尋論、散慮逍遙。欣奏累遣、慼謝歡招。渠荷的曆、園莽抽條。枇杷晚翠、梧桐早凋。陳根委翳、落葉飄颻。游鵾獨運、凌摩絳霄。耽讀翫市、寓目囊箱。易輶攸畏、属耳垣牆。具膳飡飯、適口充腸。飽飫烹宰。饑厭糟糠。親戚故舊、老少異糧、妾御績紡、侍巾帷房。紈扇員潔、銀燭煒惶。晝眠夕寐、藍筍象牀。弦歌酒讌、接杯舉觴。矯手頓足、悅豫且康。嫡後嗣續、祭祀蒸嘗。稽顙再拜、悚懼恐煌。牋牒簡要、顧答審詳。骸垢想浴、執熱願涼。驢騾犢特、駭躍超驤。誅斬賊盜、嵇琴阮嘯、恬筆倫紙、鈞巧任釣。釋紛利俗、並皆佳妙。毛施淑姿、工顰妍笑。年矢每催、羲暉朗曜。璇璣懸斡、晦魄環照。指薪修祜、永綏吉劭。矩步引領、俯仰廊廟。束帶矜莊、徘徊瞻眺。孤陋寡聞、愚蒙等誚。謂語助者、焉者乎也!

千字文一千個字不多不少、包含了天文地理、氣節時令、忠孝節義、忠奸善惡、政治社會、人文文化史等等的一本古書!



出處: 千字文 原文 - 老邁 的部落格 - udn部落格 http://blog.udn.com/oldman80/3705734#ixzz1YZRDFP8m

[轉載]上大人孔乙己的來源


    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爾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禮。
    “上大人孔乙己”最初用於舊時學童習字,仿影或描紅。舊時學童入私塾,初學習字先寫仿,仿影由塾師寫定范帖,仿影襯於透明仿紙下模寫;描紅則是以紅色印刷范字,學童墨寫覆紅。
    清初褚人獲在《堅瓠集》中說:“小兒習字,必令書‘上大人,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爾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禮’也。天下同然,不知何起。”大概取其筆劃稀少,易認易寫。

    仿影用語,歷史久遠。敦煌寫本已有此語。
    宋人道原《傳燈錄》:“或問陳尊宿,如何是一代時教?陳曰:‘上大人孔乙己’。”
    宋普濟《五燈會元》載“郭功甫謁白雲,雲曰:‘夜來枕上作《山頌》,謝功甫大儒乃曰:‘上大人,邱乙己,化三千,七十士,爾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禮’也。”元方回詩雲:“忽到古稀年七十,猶思上大化三千。”古稀之年,還回憶童年習字的往事。
    清梁章钜嘉慶七年(1802)進士,《歸田錄》記載:內孫外孫十余人,延聘塾師四五任,都讓學童寫“上大人孔乙己”等字。詢問先生字出何書作何解?皆不能對。清錢大昭說“取其筆劃少,而便習耳。”共同認為:“無取義理”。
    明代祝允明(枝山)卻見解獨特,說這組字是孔子寫給父親的書信。
    他打破三字斷句的模式,重新斷句為“上大人,孔,一己化三千七十士爾,小生八九子佳,作人可知禮也。”
    梁章钜引祝允明《猥談》:“此孔子上其父書也。上大人為一句。孔為一句,乃孔子自稱名也。‘一己化三千七十士爾’為一句;言一身所化士有如此也。‘小生八九子佳’為一句,蓋八九乃七十二,言三千人中,七十二更佳也。‘作人可知禮也’為一句,作猶為仁與禮相為用;七十子善為為仁,其于禮可知也。”
但梁氏申明“此說不知所本”。
    魯迅小說《孔乙己》,正是這組字中的三個字。“因為他姓孔,別人便從描紅紙上的‘上大人孔乙己’這半懂不懂的話裡,替他取下一個綽號,叫作孔乙己。

[轉載]上大人趣談

上大人趣談

昔日坊間印製的版本,數十年不變。

現代兒童入學,大多由幼稚園初班開始,再升高班,然後再轉入小學,中學及大學等。這是近年的升學制度。不過,筆者童年入學時是經過一個舊式的入學制,名為「開學」。儀式由一位有名望的老師訓誨一番,再唸幾句三字經,然後「開筆」。所謂開筆,意思是人生第一次執筆寫字。由老師「把手」填寫「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等十二個字。到此「開學」儀式便告結束。孩童隨即向老師叩頭,以示得聆教誨。家母亦親自奉上「利是」一封及一些包括海味、衣料和水果等禮物。開學日期先由家長擇定吉日,再預先徵詢老師意見,才決定開學日期。這便是筆者第一次執筆寫字。當時年紀雖然尚幼,但對這十二個字的印象很深。多年來,亦很想知其出處。長大後,翻閱《辭海》,始得要領。後復得前輩出示有關資料,於是茅塞頓開。現謹將故事轉錄於後,以供同好。

《辭海》——世俗蒙師使童子描寫上大人孔乙己數語,皆不知所據,按敦煌經卷《唐人疏記》中釋半教育義,有云:「如世小兒上學,初學上大夫等,是半字教;聚識多字,名滿字教。」則唐時已有之,惟上大人作上大夫耳。又清張爾岐《蒿庵閒話》謂《禪宗正脈臨濟宗》載提刑郭祥正謁白雲禪師,白雲上堂舉「上大人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爾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禮也」數語,則宋時上大夫已作上大人,惟孔乙己作丘乙己,則孔字乃後人所改。又按祝允明《猥談》云:「一友謂余,此孔子上其父書也。上大人(句,上書大人),丘(句,聖人名)。乙己化三千七十士爾(句,乙一通,言一身所化士如許),小生八九子佳(句,八九七十二也,言弟子二千中七十二人更佳),作仁(句,作猶為也),可知禮也。(仁禮相為用,言七十二子善為仁,其於禮可知),大概取筆畫稀少,使童子易知易學也」。按,取筆畫稀少之說是也,惟謂孔子上其父書,則未知所本。

另一說法,〈全文的字數較多〉,古代為學童學書之便,先將基本筆畫和一些簡單文字印成紅色底本,學童習字之初,直接在上面摹寫,謂之「描朱」或「描紅」。後代一直沿襲此法,作為學書的初階。

梁章鉅《歸田瑣記》所載:「余流寓浦城,次兒、三兒、五兒及長女,三女悉比戶而居,內外孫十餘人,皆不過十歲上下,墊師延至四五人,有初執筆者,每寫上大人等字,輒詢墊師以出在何書,如何講解,多不能對。余告之日,葉盛之《水東日記》載謂金華宋潛溪學士濂晚年喜寫此,必知所自。《說郛》中亦載之,大抵取筆畫者稀少,易於認識矣。無取義理,祝氏允明《猥談》之說,未免附會無稽矣。」梁氏乃一代鴻儒,相信無錯誤也。據說唐末先有此語〈即上大人……等〉而北宋為小兒誦之成童謠云。

(註)

叔梁紇,孔子之父,為鄹邑大夫。身長十尺,武力絕倫。娶顏氏三女名徵在。禱於尼丘而生孔子。孔子生三歲,叔梁紇卒。
宋濂,字景濂,號潛溪。浦江人——(1310–1381 A.D.)。生於元武宗至大三年,卒於明洪武十四年。
祝允明,字希哲,號枝山,長洲人——(1460–1526 A.D.)。生於明英宗天順四年,卒於世宗嘉靖五年。為明代一大書法家。
乙一通。梁章鉅,字茝鄰,一字閎中。嘉慶進士,官至江蘇巡撫。福建長樂人——(1775–1849 A.D.)。生於乾隆四十年,卒於道光二十九年。與包世臣為同時代。
《註》:茝,可能是之誤,差海切,音綵,賄韻;支矣切,音止,紙韻,植物名,即芷也。即今白芷。
《說郛》,書名,明陶宗儀編。
凡一百卷,皆節錄明以前之小說史志。每書略存其大概。亦有原書久亡。而從類書中抄合其文以備一種者。古籍之不傳於今者,斷簡殘編,往往而在,佚文瑣事,待有徵焉。
綜合上述所得的資料,足以證明「上大人」并非孔子寫給父親的信,無須置疑了。

原刊載於:《墨池》一九九九年三月(第二期)

Like us on Facebook

Popular Posts